歡迎您光臨中國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5G時代物聯網應用潛力分析
2018-11-14 來源: 文字:[    ]

    預測未來十年,全球將會增加1000億以上的連接量,同時網絡容量將比現在擴展100倍以上。而為了滿足無人駕駛、VR游戲等未來物聯應用和業(yè)務體驗的需要,網絡延遲同時需要降低10倍以上。面對飛速發(fā)展的網絡與應用需求,物聯網概念裹挾著5G、窄帶物聯網(NB-IoT)等全新技術出現在身邊,并有效地解決了現有網絡在面向未來物聯網應用時,所會遭遇到的連接數量、網絡容量和網絡延遲難題。

    物聯網不僅會大規(guī)模帶動數據流量增加,還會帶動設備連接數量的高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385億,而2015年僅為134億,增長285%。到了2030年全球設備連接數將達1千億。根據IC Insight數據,我國M2M連接規(guī)模將在2020成長至3.5億,占全球總數的36%。傳統基站能夠承載的最高連接設備數不能夠滿足物聯網設備的高速成長。

圖表   2020年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激增(十億)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物聯網時代,數據流量倍增,用戶對帶寬體驗也有了更高要求。在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不同終端對網絡帶寬要求差距不大,主要分為個人用戶和企業(yè)用戶。但在物聯網環(huán)境下,大量設備對網絡上傳、下載和時延的要求存在區(qū)別,網絡必須有一定的智能性。尤其在個別應用場景下,對網絡的時延有極高要求,例如車聯網場景下為了保證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車與車之間、車與云端之間的時延在5ms以內,誤包率在99.999%以下,而且能在車輛發(fā)生擁塞或大量節(jié)點共享有限頻譜資源時,仍能夠保證傳輸的可靠性;而VR頭載設備必須要保證絕對低時延,延遲不超過20ms,才能有效減緩眩暈體驗,使用戶的體驗場景更為真實。

圖表   物聯網不同應用對下載、上傳、時延的要求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物聯網場景下,對于網絡連接的承載、流量速率以及網絡延遲等問題的要求,是當前網絡技術所不能夠實現的,而5G技術則將是物聯網整體的重要支撐和承載。5G技術對網絡的升級使“萬物互聯”現實化。5G主要采用包括大規(guī)模天線陣列、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全頻譜接入和新型網絡架構在內的一組關鍵技術,滿足各種物聯網場景下差異化的需求。

圖表   5G核心技術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IMT-2020(5G)推進小組發(fā)布的《5G網絡框架設計》表示, 5G關鍵性能指標包括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端到端時延、流量密度、移動性和用戶峰值速率。這六大核心指標共同推動物聯網落地,其中低功耗大連接與低時延可靠場景兩項指標是物聯網業(yè)務的核心要求,也是5G拓展物聯網的核心場景,其實質性解決了4G互聯網無法完美支持物聯網及其相關垂直應用的問題。

圖表   5G主要應用場景及相應挑戰(zhàn)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核心指標上,業(yè)界認為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端到端時延、流量密度、峰值速率、移動性是關鍵衡量指標。

圖表   5G關鍵指標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