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中國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中國彩電不斷喪失話語權 踏空液晶時代
2007-09-20 來源:南方周末 文字:[    ]

  核心制造業(yè)的缺失,使得中國彩電企業(yè)在液晶時代的競爭中不斷喪失話語權,成為被“邊緣化”的一族

  8月24日,夏普海外事業(yè)本部副本部長、中國總代表菅野信行明確表示:“夏普不會在華興建液晶面板工廠及生產線。 ”

  如此正面而直接的表態(tài),無異于給熱切的中國家電商們潑了一盆冷水。

  就在8月12日,還有消息表明“夏普將在深圳建立一條7.5代液晶生產線”。該生產線將由夏普方面控股,深圳市政府做中方大股東,包括長虹、創(chuàng)維、TCL、康佳、海信在內的5家彩電廠商都將入股該工廠。

  這樣的失望在今年年初也曾上演,當時的主角是TCL和夏普,也是建設一條7.5代液晶生產線。不久雙方都出面否認。

  “今年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電視比較熱銷,大尺寸液晶占整個液晶銷售的20%,估計年底要上升到30%。”創(chuàng)維新聞發(fā)言人沈健承認未來對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旺盛。

  由于7代線以上的液晶生產線主要切割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這條始終難以落地的7.5代生產線成為眾多彩電廠商難以明言的隱痛。

  在大屏幕液晶電視時代來臨之時,中國彩電商們還將繼續(xù)陪太子讀書——舍利潤而保市場。

  財大氣粗的領跑者

  對于有著34年液晶研發(fā)經驗的夏普而言,比中國市場更重要的是如何進一步加強自身的領跑速度。

  2001年1月,夏普推出“每英寸1萬日元”的液晶電視(AQUOS),開啟了日本液晶電視的春天。隨后開始了數年的全球行業(yè)領跑,并把這種領先優(yōu)勢一直保持到整個2005年。

  2004年1月夏普龜山工廠建設的全球首條6代線開始量產。一場投資巨大的生產線升級賽開始了。

  同年4月,三星和索尼宣布聯合投資全球首條7代線生產,并在2005年上半年開始量產。2005年第四季度,索尼第一次通過面板的切割優(yōu)勢獲得價格優(yōu)勢,開始領先于夏普。如果此時還是夏普局部或者階段性喪失領先地位的話,2006年是夏普正式喪失絕對領先優(yōu)勢的一年。

  數據顯示,2006年索尼從銷售額上取代夏普成為行業(yè)第一,三星從發(fā)貨量上取代夏普成為行業(yè)第一。雖然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在小尺寸液晶電視上夏普仍有優(yōu)勢,但是大尺寸液晶領域已經是三雄爭霸賽。

  三星、索尼等競爭對手早在2005年就通過快速建設制造工廠降低生產成本和提供更豐富的液晶電視產品型號,開始侵蝕夏普的市場份額。由于7代線帶來的高端大屏幕液晶電視的方向,順應了消費需求,因此也成為“三雄爭霸”的焦點。

  回過神來的夏普開始反擊,2006年8月,夏普在龜山的全球首條8代線開始量產,迅速拉開各方在大尺寸電視上的競爭態(tài)勢。去年11月南方周末記者在日本龜山工廠采訪得到的數據表明:夏普的8代線,46英寸液晶屏的生產效率是7代線的1.3倍;52英寸的生產效率是7代線的2倍。在下游的彩電競爭中,生產效率是價格成本的決定因素。

  8月27日,夏普中國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夏普8代線產能在3萬塊,7月份產能翻了一倍每月到了6萬塊,預計明年9月該生產線的產能將達到9萬塊/月。

  這樣的領先優(yōu)勢,隨著今年8月三星和索尼投資的8代液晶線正式量產又縮短了差距。韓國這條8代線比預訂時間提前兩個月。這促使擁有了2條8代線的夏普,在7月31日高調地宣布將在今年11月啟動全球首條10代線的建設。

  之所以如此高調,是三星、索尼和夏普三者在大屏幕液晶領域的競爭加劇,一方面是夏普在大尺寸液晶上的策略調整獲得市場認可。以中國市場為例,來自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夏普液晶的市場份額2006年7月為2.5%,2006年年底上升為4%,到2007年5月則進一步上升為6%。

  在生產線的升級大比拼中充分感受到增長和利潤的夏普,成了這場升級戰(zhàn)的主推者。為了確保自己的技術領先,這條將在2010年在大阪建成投產的10代線,初步投資3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4億元)。8月初,夏普甚至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起訴三星侵犯其5項LCD專利技術。

  據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日本夏普曾幾度到深圳就液晶生產線建設與中方進行前期磋商。雖然在6代線、8代線之外,建設7.5代線可以彌補產品結構空缺,但是面對10代線如此重大的投資方向,夏普已然分身乏術,只能暫時放棄投資高達280億元人民幣的7.5代線計劃。

  躊躇的跟隨者

  2006年,是整個液晶面板行業(yè)相對低迷的一年。

  2006年上半年液晶面板銷售就一路走低。標志性事件是當年年底,飛利浦宣布出售其和LG合資的樂金飛利浦公司的全部股份。面對連續(xù)3個月的虧損,飛利浦選擇了放棄。東芝夏普等日本廠商都謀求接手。

  2006年12月,美國和日本的公平交易主管機關對三星、LG、臺灣友達等多家液晶面板供應商的反壟斷調查,使得整個液晶行業(yè)如履薄冰。行業(yè)的低迷使得整合成為可能。2006年7月臺灣友達和光輝公布第一次合并報表:營收突破400億新臺幣。這兩家公司的合并一舉超越了LG飛利浦行業(yè)老二的地位。

  事實上以友達光電和奇美電子為代表的臺灣液晶屏生產者,已經占據了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供應的半壁江山。但在第7代和第8代生產線建設上,二者還都有些躊躇。和勇往直前的夏普、三星等日韓企業(yè)不同,臺灣面板廠商保守而克制。

  正如夏普6代線、8代線建成量產領先韓國企業(yè)1年多,韓國企業(yè)的7-8代線建設也領先臺灣面板廠家近1年時間。

  主要原因就是市場價格波動,收益不穩(wěn)定。市場價格有的時候不是以月計算,而是以旬計算。此外日韓廠商既是屏的供應商也是整機供應商,這使得臺灣屏的供應商兩頭受敵。

  2004年6月,三星和LG等韓國企業(yè)曾一度將液晶電視價格降低9%-25%。韓國方面的說法是針對雅典奧運會的促銷,真實原因卻是三星遭遇了沃爾瑪高達2億美金的退貨,為了清理這批高達10萬臺的庫存,韓國人選擇了犧牲利潤熱炒市場的策略行為。

  這樣的做法極大地損害了其他液晶面板供應商的利益,整個行業(yè)因為韓國人的降價而被迫一度調整市場策略。

  去年,包括夏普在內的多家日韓廠商選擇了小尺寸的臺灣屏來生產本品牌電視,尤其是32英寸液晶屏。國內也傳出了夏普用“臺灣屏”替代日本屏欺騙消費者的消息,但是便宜的臺灣屏確實是行業(yè)應對價格戰(zhàn)的共同選擇。

  由于全球液晶面板供大于求,很多臺灣面板廠都減量生產以應對虧損。日韓廠家也面臨著來自盈利的挑戰(zhàn):LG飛利浦在連續(xù)4個季度虧損后終于報出盈利,三星電子今年二季度財報則爆出了近4年來營收獲利最低。

  在這場全球產業(yè)鏈控制之戰(zhàn)中,很難說誰有必勝之道。

  擁有7.5代線的友達目前已經達到量產規(guī)模,并成功打入索尼的大尺寸電視面板供應鏈。有消息表明,索尼液晶電視面板三成來自臺灣。

  臺灣大尺寸面板的量產迅速影響到國內市場,來自國美等家電連鎖賣場的數據顯示:42英寸液晶的市場價格已經跌到1萬元的關口,52英寸的液晶電視也跌破2萬元的門檻,降價幅度高達30%。

  無力的中國彩電商

  7月底,深圳賽格日立最后一條彩管生產線也停產了。對于擁有全球三分之二的CRT彩管產能的中國而言,這只是個開始。

  和同時在液晶面板和液晶電視雙重收錢的日韓彩電商不同,沒有上游資源的中國彩電商的利潤補給,還得靠傳統(tǒng)的CRT彩電。8月28日,TCL多媒體事業(yè)本部總裁史萬文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承認:國內彩電市場目前的CRT彩電毛利要高出液晶電視5-6個百分點。

  上游彩管行業(yè)的逐步退出,使得彩電廠商的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來自信息產業(yè)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液晶電視的銷售金額首次超過CRT電視,占到彩電總銷售額的52%。雖然自去年開始CRT彩電銷售就一直處于負增長,但是如此快時間液晶電視就占到了整個行業(yè)的半壁江山,還是超出了人們的預計。

  今年夏天32英寸等離子突然開始熱鬧亮相市場。這個只能達到標準清晰度的產品,其實是彩電廠商們救市的一招。由于此前32英寸以下的小尺寸液晶供應過大造成面板廠虧損,今年又因為行業(yè)減產而供應量不足,甚至出現了上漲十多塊美金還缺貨的行業(yè)窘態(tài)。

  面對小尺寸市場空缺,國內家電廠商的救市之舉是用價格較穩(wěn)定的等離子屏取代液晶屏。事實上,小尺寸的等離子屏只能做到標清(480P),根本達不到液晶的高清(720P)和全高清(1080P)標準。

  但是打慣了價格戰(zhàn)的彩電商們,還是很巧妙地玩起了花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電廠家人員告訴記者:要想真正在平板時代獲得上游競爭優(yōu)勢,必須政府出面。像當年政府投資建設彩管廠一樣地進入到上游產業(yè)鏈,才可能真正解救這個行業(yè)。否則,投資總額太大,單憑某幾個廠家投入無法解決問題。

  本周一,上廣電某高管對海外媒體表示:“中國主要液晶顯示器廠商之間的合并談判預計將于下月結束!痹趪议_發(fā)銀行支持下,上廣電、京東方、昆山龍騰三家液晶生產線的整合可望開花結果。

  但是這三家的資源主要還是5-6代線,更多地是面向IT產品的液晶顯示器面板生產。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的供應上,中國彩電企業(yè)依然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