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中國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中外平板各有領域 “關節(jié)”能力決定成敗
2008-01-11 來源:信息時報 文字:[    ]
本周一(9月10日),TCL在北京發(fā)布了自主研發(fā)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然光技術,并同時推出了全球最薄的FULL HD全高清液晶電視——“薄絕H78”。此次TCL還發(fā)布了另一款旗艦產品M71,加上之前推出的炫律H61F和炫律M61F,構成了TCL電視矩陣式的全高清產品格局。

  TCL多媒體副總裁、中國業(yè)務中心總經理韓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TCL將以此為契機,不再涉及最低端產品,平板電視的產業(yè)布局也將由原來的價格戰(zhàn)全面向價值戰(zhàn)轉型。

  中外品牌各有優(yōu)勢領域

  時報記者:現(xiàn)階段中外平板電視的競爭態(tài)勢如何?

  韓青:以前外資平板電視品牌在大尺寸領域是有相對優(yōu)勢的,但目前國產品牌在8000元以上(指大尺寸)這個領域的市場份額也已達到30%左右,這說明國產已經成功殺入大屏幕領域,并在該領域擁有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

  在5000-8000元這個領域,國產品牌占有絕對優(yōu)勢。

  時報記者:近年來,外資的產品線開始“下延”,在中小尺寸領域它們不斷使用臺灣企業(yè)生產的屏,甚至也將絕大部分的整機生產外包給這些臺灣企業(yè),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韓青:TCL并不關注它們之間的合作,對臺灣企業(yè)OEM(代工)行為不予關注。

  我覺得在與外資競爭時,我們不僅僅要有“抗戰(zhàn)”的心態(tài),還要謀求全球化運作的能力,并以獲得全球性的市場份額為目標。

  事實上,國產品牌在平板電視時代的基礎要比CRT時代好得多,在CRT時代我們尚且可以戰(zhàn)勝外資,平板時代沒有理由做不到。所以說,外資目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勢只是暫時的。

  “關節(jié)”能力決定成敗

  時報記者:國產品牌往往會因為“缺芯少屏”而被指“缺少核心競爭力”,您怎樣認為?

  韓青:誰規(guī)定我們一定要去做芯做屏?拿做飛機的企業(yè)來說,比如波音,它并沒有去做發(fā)動機,也沒有去做馬達,但它擁有應用技術的強大的整合能力,這種能力照樣可以使它生產出全球最先進、最好的飛機。TCL也是這樣,如果具備了這種應用技術的整合能力,即我們內部經常提到的兩種能力,即關鍵能力和“關節(jié)”能力,誰就能生產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時報記者:近期面板漲價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韓青:面板漲價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對大家都是一樣的,我覺得這是考驗“企業(yè)內部供應鏈管理能力”的問題,其實從2006年8月開始我們集團聘請麥肯錫進行了供應鏈的整合,總體成本下降了20%,管理效率提高了15%以上,到今年8月已經基本結束,如果管理得好一樣會具有比較成本優(yōu)勢和價格優(yōu)勢。

  時報記者:針對平板電視領域,TCL比較注意“把控”哪些問題?

  韓青:我認為首先是要有對消費者消費需求的“洞察能力”,這次我們推出的“自然光”技術,就是在對消費者需求的充分了解上研發(fā)出來的,目前已擁有100多項專利技術,薄絕產品也是在近兩年時間對消費者需求洞察后研發(fā)出的產品。其次,就是我前面已經提到的要有強大的“整合能力”。第三,是對產業(yè)周期的把握能力。最后,是要有“精益”的制造能力。我認為以上四點非常重要。

  以往國內企業(yè)在這四方面的能力都顯得相對較弱,特別是與國外巨頭相比,如今全球平板電視產業(yè)鏈條沒有一家可以通吃,即使是三星和索尼也一樣,這就為國產品牌創(chuàng)造了機會,只要這四點做好,國產品牌就可以在今后的競爭中成功反擊外資品牌。(劉莉)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