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中國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看股市樓市漲跌的財富效應:當房子有了價格后
2007-02-27 來源:房地產門戶-搜房 文字:[    ]

  股市漲跌,只直接關系到一小部分有錢人的資產價值,而偏偏這些有錢人的消費傾向還比較低。但房價一漲,就一下影響到非常多人的財富,其程度不是股市所能比擬的。

  當前國內股市火爆,吸引了各方眼球,決策者密切注意,很多學者也紛紛發(fā)表宏見,縱論是真牛市還是幻像。但這里我不想點評股市火爆背后的原因,想關注的是,股市火爆之后,那些獲豐厚收益而暢懷開心的股民們會把盈利用到何方,特別是到底會把多少比例的盈利用到擴大自己的消費上。

  真正意義的個人浮動資產

  在過去,中國經濟主要是靠投資拉動,政府行為處于主導。但現在已經慢慢過渡到靠內需推動的時代,居民的消費行為對經濟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且這個重要性會越來越大。這時候,居民在消費傾向上的微小變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都能凸現出來了。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基本上都沒有什么個人資產,消費完全由收入決定,而絕大多數的收入就是靠工資,而工資高低又是由宏觀經濟,更準確地說,宏觀經濟中的實體部分來決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費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宏觀經濟作用,特別是國家政策和政府投資的作用。那時候,條件好一點的人能有一些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或者一點黃金,再后來,又開始擁有些國債和企業(yè)證券。中國居民們逐漸累積屬于自己的個人資產,其消費模式也不再是當月吃光工資,有多少用多少,而會開始做長遠決策和短期決策相結合,跨期消費。但這些個人資產收益小而穩(wěn)定,資產價值幾乎不會發(fā)生波動,也不會對居民的消費發(fā)生任何意外的沖擊和干擾。

  1991年國內股市開通,中國居民們開始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浮動資產。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幾輪牛市熊市變換行情讓很多人積累了大量的股票資產,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股市的陰晴變化之快,股價的變化無常。相當比例的人因為股市行情的一點波動就會使生活處境和消費能力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房子有了價格

  中國居民的經濟生活在上世紀90年代還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產市場的放開。這意味著住房不再是免費發(fā)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買賣了,有價格了,而且這個價格還會變化,且變化還很快、很大。

  當資產價格變動引起居民消費的變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富效應”。這個話題在國外已經被研究了很長時間。如前面所說,因為現金和銀行存款、債券等資產價值變化很小,一般人們主要討論股票市場和住宅房地產的財富效應。早在20世紀7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曾因為創(chuàng)立“生命周期消費假說”而獲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莫迪格亞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勞動收入不變,財富每增加1美元會導致美國消費者支出增加5美分。從那時起,資產價值變動對消費的財富效應就逐漸成為經濟學尤其宏觀方針政策研究的一個討論重點。莫迪格亞尼的5美分論斷也被廣泛引用,包括成為美國宏觀經濟決策的參考。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