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儲備豐富背后的憂慮
2007-01-23 來源:中國保險報 文字:[
大 中 小 ]
由于糧油的上漲,引起關注是自然的事,但對一些專家的“糧食儲備豐富,不會產生糧食危機”、“我國糧食自給自足能力較強,不會受國際定價話語權的影響”等論調不必過于樂觀。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糧食問題,對于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而言,是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問題。我非常贊同中國農業(yè)部副部長張寶文所說的,雖然目前中國糧食供需矛盾有所緩解,但產不足需的態(tài)勢依然存在,國家糧食安全仍存在隱憂。
其實中國的農業(yè)是脆弱的農業(yè),仍然是靠天吃飯的農業(yè),豐收很大的原因是我國沒有發(fā)生特大的自然災害,而一旦碰到1998年那樣大的洪澇災害,就顯然要大面積減收。人不能勝天,我們就沒有理由不憂慮。一個小國大量進口糧食對國際糧食市場不會產生影響,而一個占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國家,一旦要大量進口糧食,存在著明顯的“大國效應”,對國際糧食市場就會產生動蕩。一旦產生囤積封鎖,就要付出沉重代價。糧食是國計民生的基礎,糧價是百價之王,糧價也是通脹的重要預警信號,因此對糧油價格的判斷與調控將對民生產生重要影響。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于2006年10月發(fā)表的報告指出,全球正面臨3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現(xiàn)時有40個國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糧食短缺,他們急需國際社會提供糧食援助,否則極有可能面臨饑荒。報告更預計,2006年受不穩(wěn)定天氣影響,全球部分地區(qū)的農作物收成將減產,全球糧食產量預算只有20.13億噸,比2006年7月份報告所預測的下降近800萬噸,與2004年的26.8億噸相比,連續(xù)第二年呈下降趨勢。有科學家計算,1999年時全球糧食產量可養(yǎng)活全球總人口大約116天,但到了今年就只夠苦撐57天,低于一般的安全水平(《香港文匯報》2006年12月8日)。也就是說,世界糧食也趨向緊缺勢態(tài),假如中國一旦糧食需要大量進口,就很顯然會加重了世界糧食危機。因此,我國應正視這個問題,決不能放松糧食生產和糧食儲備。
鄰國印度的糧食危機,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但這個國家卻在2006年出現(xiàn)了糧食危機。有報道說,印度進口小麥300多萬噸,印度專家稱,此舉可能會暫時緩解印度面臨的糧食危機,但無法從根本上保障印度的糧食安全(2006年8月1日《人民日報》)。
印度擁有亞洲面積最大的耕地,氣候條件優(yōu)越。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也一直為本國能夠自給自足和擁有豐厚的糧食儲備而驕傲。但是現(xiàn)在,印度需要大規(guī)模進口糧食了。這個以軟件制造業(yè)聞名于世的國度,為了解決自己國民的吃飯問題,開始掏出大把的銀子來購買糧食了。作為和印度毗鄰的大國,中國有著和印度類似的情況,但中國卻沒有印度那樣多的耕地。中國和印度一直是世界上經濟進步和發(fā)展最快的地方之一。經濟的大規(guī)模擴張,必然帶來土地的重新配置和重新利用。糧食作物的低廉價格和農村長期對城市的經濟輸血必然導致農民種植糧食積極性的降低,就這一點而言,中印兩國農民以及其它發(fā)展中國家農民所面臨的問題基本都是一致的。
事實上,我國糧食總產要大增產很難,這是因為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水資源在萎縮,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農村土地和水資源的污染,都給糧食豐產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有數(shù)據(jù)表明,1996―2005年間,我國耕地從19.5億畝減至18.3億畝,平均每年減少1333萬畝,每年減少幅度在0.5%以上,未來逐年減少的趨勢也難以逆轉。因環(huán)境污染每年造成糧食損失約120億公斤。
既然糧食增產的空間不大,要面對糧食危機,就必須加大儲備,同時要大力提倡節(jié)約糧食。由于糧食漲價幅度大,農民大多把糧食拋賣,也就是說農民的存糧都比往年少。而國家的庫存量比往年差不多,預計目前國家糧食庫存在500億公斤以上。然而,我對500億公斤的庫存量仍然持有懷疑。我國實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兩級糧食儲備制度,中央儲備糧的利息和保管費由中央財政開支;地方儲備糧利息和保管費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立的糧食風險基金開支。庫存增多就會增加利息和保管費,于是一些儲備糧庫,為了套取國家的利息和保管費,往往在存儲量上做文章。黑龍江富錦市糧庫四次集體作弊,采取虛購、虛銷國家儲備糧、保護價糧41570噸,就是一個例子。其實,這種現(xiàn)象不是富錦市一個地方,綜觀報道,近年被查處的此類案件并不少。
有句古話:“沒有遠慮,必有近憂!敝袊鞘澜缛丝谧疃嗟拇髧Z食進口量的細微變化就可能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再說,我們做好迎接特大自然災害的準備了嗎?基于這些因素的考慮,我們必須要做好規(guī)劃,加強對糧食生產的指導,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頁] [
返回頂部]